在电梯的日常运行与维护过程中,保养工作是确保其安全、稳定和长期使用的重要环节。对于电梯管理人员、维保人员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来说,掌握一些常见的电梯保养术语不仅有助于理解设备状态,还能提升沟通效率和故障判断能力。以下是一些电梯保养中常见的术语及其解析。
1. 曳引机(Traction Machine)
曳引机是电梯的核心驱动部件,通常由电动机、制动器、减速箱及曳引轮组成。它通过钢丝绳与轿厢和对重相连,实现电梯的上下运行。在保养过程中,需要定期检查其润滑状态、运行噪音以及温升情况。
2. 曳引轮(Traction Sheave)
曳引轮是安装在曳引机上的带槽轮子,用于缠绕钢丝绳。它的磨损程度直接影响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。保养时应关注其槽口是否均匀磨损、是否有裂纹或变形。
3. 钢丝绳(Wire Rope)
钢丝绳连接轿厢与对重,承担着整个电梯系统的重量。保养中要定期检查其张力是否均衡、是否有断丝、锈蚀或变形等情况。一般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。
4. 导轨(Guide Rail)
导轨是电梯轿厢和对重运行时的导向装置,确保电梯垂直运行不偏移。保养时需检查导轨的固定螺栓是否松动、表面是否有油污或锈蚀,并保持清洁润滑。
5. 导靴(Guide Shoe)
导靴安装在轿厢和对重架上,与导轨接触以减少运行中的震动和摩擦。保养过程中应检查导靴的磨损情况,必要时更换以保证电梯运行平稳。
6. 轿门(Car Door)与层门(Landing Door)
轿门随轿厢移动,而层门安装在各楼层门口。两者联动开闭,保障乘客进出安全。保养时要注意门锁机构是否灵活、门刀与门球配合是否正常,防止出现夹人事故。
7. 门锁装置(Door Locking Device)
门锁装置是电梯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只有当层门完全关闭并锁定后,电梯才能启动运行。定期检查门锁触点是否干净、动作是否灵敏,是维保工作的重点之一。
8. 光幕(Light Curtain)与安全触板(Safety Edge)
光幕是一种红外线感应装置,当有人或物挡住光束时,电梯门会自动重新开启;安全触板则是机械式感应装置,碰到障碍物即触发反向开门。两者都是防夹保护措施,需定期测试其响应速度与灵敏度。
9. 控制柜(Control Cabinet)
控制柜是电梯的“大脑”,内部包含主控板、变频器、继电器等电气元件,负责电梯的逻辑控制和运行调度。保养时需注意散热通风情况,检查接线是否牢固、元件有无烧焦痕迹。
10. 变频器(Inverter)
变频器用于调节电机转速,实现电梯的平稳起停和节能运行。保养过程中应定期清理灰尘,检查冷却风扇是否正常运转,避免因过热导致损坏。
11. 编码器(Encoder)
编码器安装在电机尾部,用于反馈电梯位置和速度信号给控制系统。如果编码器故障,可能导致电梯定位不准甚至溜车。因此,保养时应检查其连接是否稳固、信号是否准确。
12. 安全钳(Safety Gear)
安全钳是一种机械式紧急制动装置,当电梯超速或失控下坠时,安全钳会夹住导轨使轿厢停止。每年应进行一次限速器—安全钳联动试验,确保其可靠性。
13. 限速器(Governor)
限速器是与安全钳联动的安全装置,当电梯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比例时,限速器会触发安全钳动作。定期检查其开关动作是否灵敏、钢丝绳是否紧固,是安全保障的关键。
14. 缓冲器(Buffer)
缓冲器安装在井道底部,用于吸收轿厢或对重意外撞击的能量,起到减震作用。分为弹簧式和液压式两种,保养时应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,是否存在漏油或老化现象。
15. 紧急照明与报警装置(Emergency Lighting and Alarm)
当电梯发生停电或故障时,紧急照明会自动点亮,报警按钮可将求救信号传至值班室。保养时需定期测试其供电切换是否及时、通讯是否畅通。
16. 平层精度(Leveling Accuracy)
平层精度是指电梯停靠楼层时轿厢地坎与楼层地面之间的高度差。良好的平层精度有助于乘客安全进出,保养时可通过调整平层感应器来改善。
17. 润滑点(Lubrication Points)
电梯中有多个需要定期润滑的部位,如导轨、曳引轮轴承、门滑块等。合理润滑可以降低磨损、减少噪音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18. 绝缘电阻(Insulation Resistance)
绝缘电阻反映电梯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,通常用兆欧表测量。若绝缘电阻值偏低,可能引发漏电或短路,影响电梯安全运行。
通过对这些常见术语的理解和掌握,电梯维保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问题、判断故障原因,从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。同时,也有助于物业管理人员更好地监督维保工作质量,提高电梯整体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。电梯保养不仅是技术工作,更是责任工作,每一个术语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安全节点,不容忽视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