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,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,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贵港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城市之一,电梯保有量逐年上升,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。然而,在电梯年检过程中,部分单位存在年检不合格项未及时整改的问题,这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,也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。
根据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和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》等相关规定,电梯必须每年接受一次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。年检过程中,如果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技术规范的项目,检验机构会出具《特种设备检验意见书》,明确指出不合格项,并要求使用单位限期整改。整改完成后,需再次申请复检,确保电梯恢复到安全运行状态。
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一些电梯使用单位对年检结果不够重视,尤其是在年检不合格后,未能及时落实整改措施。以贵港地区为例,部分住宅小区、商场、写字楼等场所的电梯在年检中被查出存在诸如制动器失效、门锁装置不灵、安全保护装置失灵、控制系统老化等问题,但相关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,甚至存在“年年检、年年不合格”的现象。
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部分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存在侥幸心理,认为电梯虽然存在小问题,但不至于发生事故。其次,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缺乏专业管理能力,对电梯维护知识了解有限,未能与维保单位形成有效沟通和协作。再次,部分维保单位责任心不强,维修不到位,甚至存在“走过场”现象,导致整改工作流于形式。此外,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。尽管市场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,但由于监管力量有限,难以做到对所有电梯进行持续跟踪和有效督促。
电梯年检不合格项未整改,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。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,其运行涉及成千上万人的日常出行,一旦发生故障,轻则造成人员被困,重则可能导致坠梯、剪切等严重安全事故。近年来,全国多地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多与日常维护不到位、隐患未及时消除有关。因此,对于年检不合格的电梯,若不及时整改,无疑是在公众安全上埋下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
针对这一问题,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,切实加强电梯安全管理:
一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
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,必须严格落实电梯安全管理责任制,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,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,确保电梯年检不合格项能够及时整改。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,应依法予以处罚,并纳入信用黑名单。
二、加强维保单位监管
电梯维保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和合同约定,提供专业、规范、及时的维保服务。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维保单位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,对存在弄虚作假、敷衍了事行为的维保单位,依法予以取缔或吊销资质。
三、提升监管效能
市场监管、住建、消防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同配合,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共享机制,实现电梯检验、维保、投诉举报等信息的互联互通。同时,应加大对电梯安全的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力度,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电梯,坚决予以停用,直至整改合格。
四、加强公众监督与宣传引导
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监督,通过设立举报热线、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,方便群众反映电梯安全隐患。同时,应加大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,提高居民安全乘梯意识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电梯安全的良好氛围。
五、推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
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推动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建设,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、故障预警、维保记录电子化等功能。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,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梯安全隐患。
总之,电梯安全无小事,年检不合格项未整改绝不能等闲视之。贵港作为电梯使用量不断上升的城市,更应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管理工作,严格落实各项制度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只有政府、企业、公众三方共同努力,才能真正构建起电梯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,让每一部电梯都成为安全、便捷、舒适的出行工具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