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全球电梯行业领军企业,通力电梯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始终将本土化战略与国家政策导向深度融合,在长三角一体化、新型城镇化建设、设备更新等重大政策机遇中实现跨越式发展。截至2024年,通力在华累计投资超13.8亿元,昆山产业园已成为其全球最大生产研发中心,其成功经验为外资企业融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典范。
1.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
通力以昆山为战略支点,深度参与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同。通过打造235.6米全球最高电梯测试塔,形成技术研发、智能制造、服务网络三位一体的区域布局,与上海、苏州等地产业链形成互补,响应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对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定位要求。
2. 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
针对中国城市化率突破65%带来的电梯增量市场,通力推出适配高层住宅的高速电梯解决方案,并参与北京大兴机场、鸟巢等国家级地标项目。其产品线覆盖住宅、商业、公共交通全场景,精准匹配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》对城市基础设施升级的需求。
3. 抢抓设备更新政策红利
2024年国家推出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后,通力率先成立更新改造事业部,聚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、存量设备维保等赛道。通过数字化维保系统与模块化改造技术,实现服务响应效率提升40%,彰显政策敏感性与行动力。
1. 建设在地化研发体系
通力在昆山设立全球技术中心,组建超200人的本土研发团队,开发出每秒10米超高速电梯、磁悬浮导靴等专利技术。针对中国高层建筑密度高的特点,创新电梯群控算法,能耗较传统系统降低30%。
2. 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
依托5G全连接工厂建设,通力实现AGV智能物流、VR远程运维等20余个数字化场景落地。其打造的电梯物联网平台已接入60万台设备,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5%,推动行业从制造向“制造+服务”转型。
3. 绿色技术践行双碳目标
开发再生能源驱动系统,使电梯运行能耗降低50%;采用环保冷媒和可回收材料,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减少40%。这些实践与《中国电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》高度契合。
1. 供应链深度扎根
构建半径50公里的供应商网络,本地化采购比例达99%,确保疫情期间仍保持98%订单交付率。与三菱电机、汇川技术等200余家本土企业建立战略合作,带动区域产业链升级。
2. 服务网络全域覆盖
建立80个分公司、1200个服务站点的服务体系,创新“2小时应急响应+48小时修复”标准。通过“电梯医生”社区服务项目,年均完成10万次安全检测,树立行业服务标杆。
3. 人才培育长效机制
实施“青苗计划”培养本土工程师,建立中芬联合培训中心,累计输送技术骨干超5000人。外籍专家安德列亚·法索利团队在华8年研发的扶梯解决方案,已向全球30国输出,实现“中国创新,全球共享”。
1. 助力城市更新行动
参与上海旧改、广州城中村改造等项目,创新狭小空间电梯加装方案,使老旧小区电梯覆盖率提升至58%。2024年启动“百城千梯”公益计划,为无障碍出行提供设施支持。
2. 产学研协同创新
与同济大学共建智慧建筑实验室,联合攻关BIM电梯预装技术;同华为合作开发电梯AI调度系统,入选工信部《智慧建筑创新应用案例集》。
通力电梯28年的中国实践表明,外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三重融合:战略布局与国家区域政策融合、技术创新与本土市场需求融合、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融合。随着《电梯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》的推进,通力正以“中国式创新”重塑全球电梯产业格局,其深耕本土、服务全局的发展路径,为跨国企业融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5